敬那些擦身而過的:聽板南線上的藝術事

 


臺灣的公共工程講究綠籬、公共藝術設置以來,有不少作品成為人們生活的日常,每日擦身而過卻沒有機會認識與傾聽。缺乏適合的機會、沒有特別抽空的興致、或者素養尚未建立成習慣,我想應該有很多理由,這次參加公共藝術家黃浩德的街頭導覽,看見很多其中的有趣與殘酷。藝術離我們不遠,只是偶而需要禁得起殘酷。

這次的聆導中有幾件和時間有關的公共藝術,經過解說很讓人刮目相看。藝術家嘗試將時間與捷運的建構、城市所在的史觀,還有在地居民的視角做出不同呈現:時間是最殘酷的藝術,不管是對生命或者對於藝術品的保存與呈現。



河戀/楊春森工作室/2005

亞東醫院站

頻繁入此站,卻也是遲至今天才發現原來牆上的這些LED上鑲嵌著許悔之的詩作,描述著凱達格蘭族人與不同過客在這片土地上的互動;藝術作品描述大河,大幅藍牆上有擾動的LED燈飾,直到十幾年後也逐漸黯淡。藝術家著眼大歷史,有趣的是亞東醫院站臨近大漢溪,作品上擾動的黃光似沙,讓我直覺聯想的是這條線上,進城的一端是枋橋文化協會長年呼喚的板橋母河湳仔溝,另一頭是逐漸淤積的沙洲新生地,以時間堆積出來的水土互動,躍然眼前。



金城傳奇/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、涂維政/2006

土城站

金城傳奇的偽遺跡風格創作有點像考古遺址、又像課本上的佛窟,不知道創作者是否受宗教影響,又或者向鄰近的佛寺致敬?有趣的是,不管是考古或佛窟本身就是花費時間的行為,卻又是向時間致敬的行動,想來也是人類行為的有趣。這件作品中還有民眾發揮的藝術互動,暗藏了儺面、獸紋、電腦網咖、捷運符號,還有一幅土城地圖。



時間.碎片/許宗傑/2006

永寧站

這大概是今天看到最警世的作品了。時間的碎片是仿製鄰近的土地公山、斬龍山遺址出土的陶罐,不斷的拆解與組合,破碎與拼湊,展現一種時間趣味;但86400就十分讓人印象深刻,那是一天86400秒的時間的計算,LED紅燈每天從滿版到逐漸消逝,隨著乘客的上班上課、下班放學,看了怎麼能不警惕?



思映之間/Daniel Buren(丹尼爾.布罕)/2020

環狀線板橋站

這是最近一件具有城市行銷指標意義的作品,在國際公共藝術界備受推崇的Daniel Buren為環狀線打造了黑白與彩色、沉穩與躍動的幾何視覺,在當時啟用就在各大媒體大肆報導。從兩端的手扶梯進入與離開,都可以感受到走入藝術品,成為其中一景的微妙。為求一貫,連消防設施的細節也一併考慮與處理了,這也或許可以視為城市的素養與遠見已漸成形的見證?



導覽結束在讓人萌生希望的環狀線。公共藝術家黃浩德送給我們一人一張自己與國小校園合作的創作,據說是老師寫給學生,由學生票選出來的詞彙轉碼而成的條碼。他說,讓我們在心中許願,或許可以從中找到天賦、方向或啟發,甚是有趣,也讓這個導覽充滿藝術喜悅的收尾。


#城市探索線(捷運板南線)/魚肚白設計
走讀路線|捷運土城站集合涂維政《金城傳奇》頂埔站陳宏誠、林育正《飛旋.夢的起點》永寧站許宗傑《時間.碎片》亞東醫院站楊春森《河戀》府中站陳逸堅《空間之詩》、楊英風《風調雨順》、朱銘《牛耕年豐》板橋站陶亞倫《進化的軌跡》、黃銘哲《慾望在飛行》等作品田邊武《時光的軌跡》環狀線板橋站 Daniel Buren(丹尼爾.布罕)《思映之間》(步行距離 2.0 km


黃浩德臉書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oward169034

枋橋文化協會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%E6%9E%8B%E6%A9%8B%E6%96%87%E5%8C%96%E5%8D%94%E6%9C%83-200479789978964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談最簡單的工夫 訪北港神山堂陳明洲司阜

博物館漫畫出版:圖文轉譯經驗

807公車直達 大板根與滿月圓一路雙饗